小知识课堂:传统与你想的可能大不同!
分类:行业聚焦 热度: ℃

中秋节,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情感的传统节日,总是让人联想到嫦娥奔月的浪漫传说、吴刚伐桂的坚韧不拔,以及家家户户围坐一堂、品尝着各式各样的月饼,共同庆祝团圆的温馨画面。然而,在这份熟悉与温馨的背后,中秋节的真实面貌或许比你所想象的更加丰富多彩,也更加深远复杂。今天,就让Willi与大家一起揭开中秋节的神秘面纱,探寻那些隐藏在传统习俗背后的真相。


真相一:月饼与中秋节各自独美


月饼的起源可追溯到汉朝的“胡饼”,那时它是圆扁的芝麻烧饼。因其制作原料芝麻来自西域,而西域人被当时称为“胡人”,故得名“胡饼”。到了唐朝,人们创新地在胡饼中加入馅料,使其形态与现今的月饼更为相似。然而,“月饼”一词直到宋朝才出现,但当时它仅指街市上四季都有售的小食点心,并非中秋专属。直到明代,文字记载中才开始出现中秋节与月饼的搭配。如今,月饼与中秋的明月共同象征着团圆美好,中秋佳节与家人或朋友共享月饼,也寓意着阖家团圆。

 

WPS图片(1).jpeg 

 

真相二:中秋节拜月,拜的是太阴星君哦~


在许多地区,中秋节有拜月的习俗,但你或许不知道,人们祭拜的并非嫦娥,而是月亮的化身——“太阴星君”。相传,这位神灵拥有强大的力量,能够赐予人们好运、财富和美满的姻缘。她的生日恰逢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,因此,人们选择在这一天向她献祭,祈求庇护。


在古代,情侣们还会对着皎洁的月亮,许下永恒的爱情誓言,祭月拜月的传统由此逐渐流传开来。时至今日,我们仍然会在庭院中摆上桌子,上面放置月饼、瓜果等供品,点燃香烛,对着明亮的月亮,默默许下“平安顺遂,万事如意”的美好心愿。

 

图片2.png 

 

真相三:古人也有中秋假

 

谈及节日,放假安排总是我们最为关心的焦点,古人亦不例外。据公元738年成书的《唐六典》记载,中秋节在唐朝已被官方确立为全国性的节日,并享有为期三天的假期。及至南宋,中秋假期虽缩减为一天,但宋人对这一节日的热情丝毫未减,他们常常彻夜不眠,在街头巷尾游玩、赏月。


2008年起,我国将中秋节定为法定节假日,虽仅放假一天,但通常会通过调休的方式形成小长假,以便我们在这个寓意团圆的节日里,能够回家陪伴父母,共享天伦之乐,共赏明月之美。


中秋节的这些背后故事,是否让你感到意外呢?但无论如何,八月十五那轮圆满的明月、共同品尝的月饼、虔诚的拜月仪式、流传千古的中秋诗词,以及轻松愉悦的假期,都深深寄托着我们对家乡与亲人的深切思念,以及渴望团聚一堂的美好心愿。

 

图片3.png 

 

中秋真相大揭秘,让我们发现,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,其内涵与习俗远比我们最初想象的更加丰富和多元。从月饼的起源与演变,到拜月习俗背后的神秘信仰,再到历朝历代对中秋假期的重视与调整,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

在这个团圆佳节里,无论我们身处何方,那份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,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,始终如一。让我们在品味月饼的甜蜜、仰望明月的皎洁之时,也不忘Willi一起传承与发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,让中秋的传统与精神,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



上一篇:新智认知子公司新智聚安燃气安全智能方案亮相城博会 下一篇:汇率的变化对美国经济有什么影响
猜你喜欢
精彩图文